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著名的海上花园城市。佛教在厦门的传入与兴盛,与社会历史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密切相关。自唐朝以来,就有多座寺院建立。而经过朝代更替、历史变革,寺院在不同朝代也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兴革的直接影响。如明末时期,部分文人雅士厌薄功名,游聚山岩,与高僧论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厦门岛佛教的发展等。
乾隆年间,诗人黄日纪曾留下这样的一首诗,“太平古刹建何年,秋色凄凉冷暮烟。洞口木棉飘坠叶,云头石笕引流泉。捲簾遥岫层层出,望海轻帆片片悬。花落鸟啼无客到,老僧扶杖倚檐前。”太平岩寺,位于5A级著名风景区万石植物园内,与鼓浪屿相对,隔海相望,环境优雅,巨石重叠,林木葱郁,风起云涌间,犹如挂在云雾飘渺之中。太平石笑,古即厦门小八景之一;郑成功读书处,属市级二级保护文物。
侧峰复有数方巨岩,形态酷肖大象朝拜。山中崖石,多名人题刻。临蟾宫远可眺筼筜景色,探海云洞能赏泉飞流,不仅是文人雅士吟诗赏景的好地方,也是游客消暑度假的好去处,更是佛教四众弟子净化心灵,精进修学的精神家园。古刹佛光普照、庄严古朴,具着佛教文化的肃穆和原始生态的灵性,岩寺一园一塔、一殿一佛、一山一水皆如有灵之物熠熠生辉,与周边的景色自然融合,吸引十方礼佛香客云集,盛世万事兴,利乐众有情。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初为道教宫观,中祀玉皇大帝,旧称太平观。明末清初,郑成功据金、厦两岛抗清,常以太平岩为闲暇时读书之所。郑成功东渡,遂毁。清乾隆初年(1736—1745)年,南普陀寺住持如渊和尚募资复建,辟为莲花道场,佛宇禅房,左右数椽。于岩前大石上镌刻“极乐天”三字,改太平观为“太平岩”,并于偏殿保留道教奉祀玉皇大帝的“天坛”。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举人林云青倡修。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佛堂火灾,榱栋几案俱成灰烬。岩寺董事职员倡修缮完。十年,重邀李永仁、康超英、叶如衡诸居士集资修复。清末年初,寺岩再度废驰。
20世纪20年代初,南普陀寺住持转逢和尚南渡星洲,募集资金翻修。民国17年(1928年)11月,著名高僧弘一大师原欲往暹罗行脚,途径厦门,因身体不适,小居岩寺静养。民国23年(1934年),富商、居士蒋以德添建一大殿于寺左。40年代初,南普陀寺转岸法师任住持,因出国募化,寺务交由女弟子瑞孟姑住持。不久,复由万石岩会泉法师女弟子李宏绸接手代理。时寺岩有僧侣1人、菜姑(梵行清修女)3人。抗战胜利后,转岸法师在海外归来,继续修葺。民国37年(1948年),旅居菲律宾华僧性愿和尚捐资创办“觉华女子佛学苑”,由其弟子陈珍珍住持教务(解放后迁往泉州)。
建国后,寺务交由宏稠姑住持。1952年,与妙清寺合资创办“联友”、“群华”手工业纺织社,组织住寺女众自救自养。1958年,寺岩为驻军接管。1965年底,驻军撤防,重修后交厦门市佛教协会,由佛协委派菜姑(梵行清修女)进住。时隔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住寺菜姑(梵行清修女)被逐离,岩寺遭受严重破坏。1975年,由园林管理处收管,改为“茶人之家”,对外营业。1996年,经市佛教协会多方交涉,收回多年未决的寺院产权。
2000年,在市宗教局及佛教协会的协调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经多方努力,岩寺终于恢复佛教活动场所,僧伽正式入住。同时,受厦门市佛教协会的委任,世澄法师组织重兴工作。同年8月,隆重举行观音菩萨进殿仪式,厦门市佛教界诸位大德,居士齐聚一堂恭迎奉请菩萨圣像进殿安奉。
2001年,制订太平岩寺整体建设规划并开始组织实施。
2004年4月,举行重建奠基典礼,代表了岩寺的整体建设正式启动。同年8月,大雄宝殿正式破土动工。
2008年6月,举行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圆通宝殿奠基典礼,并启建第一届水陆空大斋盛会。来自海内外高僧大德及诸护法居士出席并为圆通宝殿奠基培土。
2009年9月,举办第一届居士青年佛学进修班开学典礼。2011年1月举办第一届禅修法会。
2014年4月,隆重举行寺院全堂佛像开光暨世澄大和尚升座庆典及第七届水陆空大斋盛会。
2016年9月与中国邮政厦门市分公司合作,成功举办【中国邮政《玄奘》特种邮票首发暨“弘一慈善”助学活动】,弘扬玄奘精神,助力慈善事业。
2017年6月,厦门市太平岩弘一书院暨太平岩弘一慈善基金隆重举行揭牌仪式。以此作为新契机,在弘一大师精神的引导下,将弘法利生及慈善事业,推向更进一步的平台。
近20年来,世澄法师奔波忙碌、筹措善款,身体力行,以行持度人。积聚人力物力,得到各届人士及诸善信众护持,一处清净优雅的庄严道场应运而生。寺院以唐代古建风格为主,建筑整体布局严谨,自外而进依次为天王殿、钟鼓楼、圆通宝殿、大雄宝殿、方丈楼、藏经楼、地藏殿、法堂、禅堂、上客堂、放生池、罗汉广场等。
太平岩寺,以“禅净双修”为依归。前有“觉华女子佛学苑”之创办,对菜姑(梵行清修女)进行文化和佛学知识的教育,提高佛学修养;后有“居士青年佛学班”的不断传承,以闽南佛学院为强大依托,为居士提供了一处精修之地。不仅如此,水陆法会、念佛法会、精进禅修的多次圆满举办,更是体现了“止观禅静”与“念佛法门”的相互结合,安立在佛的名号当中,修禅悟道。
秉持“悲、智、愿、行”的菩萨精神,太平岩寺致力于居士佛学教育十年期间,与闽南佛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多位闽院法师为青年信众传授教理、教义。自2009年以来,已举办五届初级班、三届中级班、二届专修班、二届禅修班,以及不定期的公益性佛学讲座、禅修课程、夏令营、佛教圣地朝拜等。寺院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佛弟子受益,让他们走进寺院,亲近善知识,树立正知正见,才能更好地用佛法解决生活、工作中困难。由此可见,在当今的时代,佛法对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于2017年1月创办【弘一书院】,以此为新起点,丰富大众学习内容,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慈善事业方面,太平岩寺致力慈善助学项目已10年有余,并于2017年与厦门市慈善总会签订协议,成立“厦门市太平岩寺弘一慈善”之冠名基金。此举措是为了依靠慈善总会的强大力量,让更多贫困学子得到微薄的资助,以期栋梁之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交流方面,太平岩寺不仅接待了政商两界、海内外、港澳台等多位领导及重要人士。住持世澄法师也到访多国多地,促进与各地佛教团体精诚交流。如,2010年11月接待新加坡佛牙寺方丈法照大和尚率百余位居士启建斋僧植福祈安法会;同年12月,新加坡毗卢寺方丈慧雄大和尚率50余位居士到寺参访;2012年7月,“当代中国佛教研究”团到寺考察调研;同年10月,新加坡法照大和尚一行莅临参访;2013年1月,台湾中国佛教会心茂大和尚一行到寺参访;同年3月,温州市民宗局、佛协学习考察团一行到寺指导工作等;2014年4月,海内外诸山长老、大德法师到寺参加开光庆典等。